虎门销烟发生在广东省,具体地点为东莞市虎门镇。这一历史事件发生于1839年6月3日,由清朝政府委任的钦差大臣林则徐主持,旨在集中销毁鸦片,以遏制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广东省作为当时鸦片贸易的主要区域,成为了这一禁烟行动的中心地点。

虎门销烟的具体过程包括在虎门海滩挖掘两个长宽各五十丈的销烟池,通过盐卤水和生石灰的化学反应将鸦片彻底销毁。销烟行动持续了23天,共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达2376254斤。这一行动不仅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还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彰显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定决心。

虎门销烟的背景是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量鸦片流入中国,导致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威胁清朝统治,民众健康也深受其害。林则徐向道光皇帝痛陈鸦片之害,并最终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到达广州后,林则徐与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十三行洋商,责令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并具结保证今后永不夹带鸦片。

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深远,它不仅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还促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此外,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被民国时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成为国际禁毒日。这一事件为世界禁毒事业树立了光辉典范,也为中国近代史留下了重要的一页。